6月27日,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说,待中央批准后,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于近期启动,计划用3年的时间进行全覆盖督察,并于2022年对一些重点环境问题进行督察回头看。
根据部署,从2019年开始,2020年、2021年,利用三年的时间对所有的被督察对象进行新一轮督察。再利用2022年一年的时间,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“回头看”。与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同,“环保钦差”再出发之前,几大重要部门联合印发了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》,对督察工作进行规范。翟青解释说,这部党内法规的出台,将为依法推动督察向纵深发展奠定法制基础。
比如,在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及“回头看”的过程中,曾出现了一些地方采取“一刀切”应对督察的情况。翟青说,有的地方为了数据好看,甚至连老百姓蒸馒头的锅炉都不让用,这种做法是对中央政令的高级黑。将禁止“一刀切”写入《规定》,就是为了强调,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要杜绝形式主义。
翟青解释说,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既要查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,又要查决策者、监管者的违法违规问题,包括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,特别是以督察整改为名,进行“一刀切”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还要坚决查处以追责代替整改、问责的“一刀切”。
在翟青看来,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仅推动地方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,也促进地方转型高质量发展。比如,督察倒逼新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,明确禁止“高污染、高能耗、高排放”的项目进疆。
在一些地区,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还解决了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问题,翟青介绍说,通过对一些污染重、能耗高、排放多、技术水平低的“散乱污”企业的整治,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,创造了公平的市场环境,从更深层次激发了生产要素的活力,使合法合规企业的生产效益逐步提升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