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石墨烯工业化量产基地试投产新闻发布会,一场石墨烯应用成果展,两场权威专家云集的石墨烯高端论坛,以及一项呼唤各界共同推动石墨烯商用化和应用化的“鹭岛宣言”,使得这一原本并不为人熟知的“新材料之王”,因为厦门的频繁动作,搅动了一池春水,成为“9.8投洽会”上的“网红”之一。
随着石墨烯工业化量产基地、研究所、研究室等配套的相继落地,一个打通上、中、下游产业链,具备“百亿”规模的石墨烯产业基地在厦门已是呼之欲出。在这场中国在全球新材料制高点上的话语权争夺战中,魅力鹭岛先声夺人。
厦门雄心:目标直指百亿产业链
石墨烯被人们逐渐了解,是从2010年才开始。当年,英国的两位物理学家因对石墨烯的研究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,这种新材料方才名声大噪。
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,它身上具有最薄、最强、最轻、最柔、电流密度耐性最大等许多特性,被誉为新材料之王,可以大量应用到电子信息、新能源、生物工、复合材料等科技领域。
这种材料有多神奇?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赵猛把它比喻成“工业味精”。赵猛说,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,石墨烯如同工业味精,少许添加就使一些材料的性能大为增强,可以解决传统领域、传统工业在材料中无法突破的许多瓶颈问题。
石墨烯因其特性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,却也面临制备成本高、产能低的瓶颈。在大众的普遍认识中,石墨烯是实验室材料,昂贵的售价阻碍了它的普及。曾几何时,单层石墨烯1克售价就达上千元。
不过,这种局面有望在今年被打破。今年4月,在特区厦门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,由石墨烯界知名科学家、美籍华人张博增控股的恒力盛泰(厦门)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:恒力盛泰)落户厦门。
筹备紧张有序,短短不到半年时间,9月6日,由该企业投资的工业化量产基地正式投产,现场签约36亿元。该基地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将达到100吨。至2020年,计划产能5000吨,全面改善石墨烯高价位低产能的状况。
相关资料显示,张博增在石墨烯工业化量产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,拥有200多项相关专利。早在多年之前,张博增就已在台湾设立量产30吨的石墨烯基地。
为了推动石墨烯产业化,这家名为恒力盛泰的企业还成立厦门安固强石墨烯研究所,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,建立综合实验室。
“未来三年,我们将增加投资1亿元,将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家级石墨烯科研实验室,进行产业化应用的深化研究,打造全球石墨烯应用科研高地。”恒力盛泰代表执行董事长陈木成说。
对厦门来说,发展石墨烯产业优势明显。相关数据显示,厦门市拥有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,占到福建省的50%。早在多年前,厦门在石墨烯产业上已经有所布局,拥有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的企业,也有石墨烯行业内最早盈利的企业,多家科研院所在石墨烯的研究上多有建树。
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·诺沃肖洛夫也是厦门的老朋友。两年前,他受邀任厦门大学荣誉教授,成为厦门大学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的“智库”,近年来,他更是多次来厦,参观石墨烯企业并表达了合作意向。
厦门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石墨烯产业。今年的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,要大力发展新技术,抓紧布局石墨烯等未来产业。
随着恒力盛泰等相关企业和厦门安固强石墨烯研究所、研究室配套的相继落地,一个打通上、中、下游产业链,厦门显露雄心:目标直指“百亿”规模的石墨烯产业基地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厦门市,在与全国的竞争中,再添一枚砝码。
中国底气:同一起跑线难得窗口期
事实上,新材料领域的竞争,早已是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高地。尤其是石墨烯材料,至少有美、韩、日、马来西亚及欧盟各国纷纷划拨庞大资金展开相关研究与技术布局。在中国,石墨烯也备受国家重视。
《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》将石墨烯纳入前沿新材料重点发展之一,2015年石墨烯也被纳入《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》中。2015年10月份,国家三部委还联合下发《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下称:《意见》),意在推动该行业快速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。
在“9.8”期间两场科学家云集的石墨烯论坛上,我们听到这样的普遍共识:石墨烯在中国的科研、产业化与商业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站在同一起跑线,处于难得的窗口期。
“材料是国家工业的粮食。石墨烯是我们目前在材料领域可以和国际并驾齐驱的话题。”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主席萧小月说。
“推动石墨烯产业快速从‘中国制造’向‘中国创造’转变,中国科学家是有优势的。”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邱介山说,石墨烯领域中国科学家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科学应用上,都介入得比较早。他表示,只要在制度上、人才上、产业上做好“同步架构”,中国在石墨烯产业化领域,完全可以引领世界。
美籍华人科学家张博增也和邱介山抱有同样的看法。他说,中国对石墨烯的关注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。
“在石墨烯这个研究领域,中国科学家有机会凌驾全世界。”张博增的观点颇为新颖,他说,现在全球关于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文献中英文各半,但是由于美国科学家不具备中文研读能力,而中国科学家却能通读英文文献,在研究内容的猎取上,中国科学家更有优势。
产业元年开启:未来5年是关键的“第一步”
那么,中国乃至全球的石墨烯应用将在何时迎来真正的爆发点?
在本届“9.8”投洽会期间,多位科学家提出,随着石墨烯工业化量产基地在厦门投产,以及石墨烯产业化与商业应用的启动,今年将可能是石墨烯的产业化元年。
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主席萧小月预判,以2016年为起点,5年之内,石墨烯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应用。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俊和则认为,石墨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将会经历“三步走”,未来5年将是关键的“第一步”,即先实现对传统材料的升级换代。
“去年12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出台的《意见》,非常明确地规划了我们国家石墨烯产业的三步走。第一步就是石墨烯用于传统材料中的升级换代。”杨俊和说,在工程塑料、涂料、橡胶等复合材料,发热散热材料,导电添加剂等领域,石墨烯将比较快地实现产业化,“一旦这些方面产业化,可能会需要大量的石墨烯,这又会反过来促进石墨烯本身的制备产业的发展。”
其实,国内的很多地区已纷纷布局石墨烯产业。
“目前,我国石墨烯企业超过百家,并在常州、无锡、青岛、深圳等地形成产业集群,逐渐成为全球石墨烯发展的中心,国外也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,如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与我国华为公司的合作就是很好的见证。”赵猛说,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将注意力从石墨烯的制备转移到终端应用,产业爆发点已经形成。加上当前国家经济处在重要的战略转型期,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传统材料面临迭代升级,这也为中国石墨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。
随着厦门石墨烯工业化量产的实现,未来几年,中国的石墨烯产业化道路将越走越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