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墨烯的发现者安德烈·海姆也曾一度承认,中国石墨烯产业化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在今年9月刚刚落幕的石墨烯创新大会上,海姆却改口称,中国目前推出的石墨烯产品普遍呈低端化特点。
据界面新闻9月27日报道,虽然根据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据统计,2015年中国石墨烯相关专利受理数量力压美韩稳居榜首。然而与上述两国申请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、且石墨烯应用集中于高端产业相比,中国专利申请主体则为高校及科研机构,且将石墨烯主要用作辅助材料,也就是海姆口中的“低端产业”。
报道分析称,受制于高端应用的长期高投入及高风险,国内中小型民营企业在高端领域少有布局,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对石墨烯这一新材料也缺乏积极性。
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对界面指出,与国外相比,中国企业在石墨烯高端应用上的投入差距巨大,相关的高端研发技术落后三年,研发成果已落后五年。因此,李义春建议,政府应在石墨烯高端领域的研发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。
不过,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冯冠平对此持有不同看法,他认为“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,其应用领域不存在高低端之分。”
去年9月,“中国制造2025”路线图中提出中国石墨烯产业总体目标是“2020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,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”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今明两年是中国石墨烯产业取得突破的关键之年。
以下为文章原文:
十六年前,当科学家安德烈·海姆(Andre Geim)利用强磁场,使青蛙悬浮在空中获得当年“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”时,大概没有人料到,十年后他因成功制备石墨烯而斩获了真正的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有“人类最强晶体”之称的石墨烯于2004年被发现,成为了目前已知最薄最轻,强度最高,韧性最好,导电、导热性最佳,透光率最高的材料。
与其繁复多样的性能和应用领域所不相符的是,石墨烯最初的获取方式竟意外的简单直接。其发现者海姆和康斯坦丁·诺沃肖洛夫(Konstantin Novoselov)通过磨石墨的方法只获得了数千个原子层厚的石墨片,后来偶然发现学生用来去除石墨表面脏物的透明胶带上的石墨微片,仅有几十个原子层厚,在对胶带进行反复粘撕后获得了石墨烯。
石墨烯在中国落地已六年有余,有关石墨烯的身份角色及应用场景的争议从未停止过。
石墨烯的发现者安德烈·海姆曾公开表示,中国石墨烯的产业化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9月22-24日,在青岛举行的2016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,他却指出,中国目前推出的石墨烯产品普遍呈低端化特点,还没有发挥石墨烯的“真正能量”。
在2014-2016年间,国内企业相继推出了石墨烯内衣裤、U形枕、轮胎、涂料、加热片、移动电源、保健用品等产品,多将石墨烯粉体添加至各类产品中改善性能,应用领域极广。但因用量较少且不发挥主要作用,石墨烯只能作为辅助材料使用,由此获得了“工业味精”的称号。
从专利申请数量这一指标来看,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5年中国石墨烯相关专利受理数量为7522件,居全球首位,美、韩紧随其后。